副校长周增逵走进自动化学院思政课堂,共话历史担当

发布日期:2025-05-23 浏览量:

为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5月22日,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增逵走进自动化学院自动化2461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聆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本次课程以学生展示自主拍摄的历史短剧为主要形式,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历史学习体验。

课堂上,同学们分组展示了精心拍摄的历史短剧,生动再现了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南昌起义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坚定的眼神,到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振臂高呼的激昂;从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对旧思想的批判,到西安事变里各方势力的博弈;从抗日战争中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英勇,到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壮烈,同学们用精彩的表演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鲜活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周增逵全神贯注地观看每一个短剧,眼神中透露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学生的关注。课程最后,周增逵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他感慨道:“今天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回顾历史、铭记历史,这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但与此同时,我的心情也十分沉重。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历史,无数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他们所做出的贡献。”

在谈到课程拍摄历史短剧的目的与意义时,周增逵指出,以视频为载体开展历史学习,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这种形式能够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永远记住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亲身参与短剧的拍摄和表演,同学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沧桑巨变,从而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起到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

周增逵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特别提到,有几部短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关于五四运动和《新青年》的两部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同学们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独特思考,更巧妙地结合了当下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深情寄语,让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同时,周增逵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他希望同学们在表演时要更加注重历史沉重感的体现。他表示,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意义,同学们在演绎角色时要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感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还原历史、诠释历史,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此次周增逵校长走进自动化学院思政课堂,不仅是一次教学调研,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引导下,自动化学子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历史、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