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大会。省委书记易炼红出席并强调,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强大保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廉毅敏、省委副书记刘捷等副省以上领导干部出席会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汤兆武应邀在主会场参会,并接受浙江卫视、潮新闻等主流媒体采访。
易炼红在会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人力资源、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推动各类人才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奋发进取、竞相奔腾。

汤兆武在接受采访时说,本次大会把“三支队伍”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说明了省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更新认识。职业技术教育面广量大,职业技术教育的逻辑起点就是职业,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和提升对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下一步,学校将率先创建全国一流的职业技术大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汤兆武表示,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精神,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创新,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更多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牢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莅临学校考察指导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承“求实、求精、求新”校训,树立“开放、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以服务浙江制造业以及制造服务业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制造业以及制造服务业技能技术人才,致力于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校积极响应“制造强国”重大战略,紧密对接浙江省制造业优势与特色产业(群),建立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度、专业定位准确性、社会服务成效性、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四维一体”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7大专业群,全面涵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28个专业。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90%以上。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处于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聚焦国家先进制造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沿,紧密对接产业和市场,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推动专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深化课程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着力培养数字赋能的“制造工匠”。每个专业均开设新技术、智力技能、复合技能等三个专业方向,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以滨江、海宁、富阳等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由专业群+龙头企业+行业生态链伙伴共建“1+1+N” 区域性产业学院,学校与浙江大华、浙江中控等龙头企业合作成立了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8个区域性产业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精准培养人才。2020-2022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全省高职院校考核评估第一名。2021-2022年,连续两年“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
学校建有教育部“中小企业车间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交通运输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低温流体装备研发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高能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省重点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省制造业首台(套)重点项目等20项。工信部知识产权中心发布最新专利转让排行榜,学校跻身全国高校50强(全国高职第一)。同时,学校走市场运作的发展路子,构建多维度、分类别、立体式、个性化的社会培训体系,形成特种作业职业技能鉴定、职教骨干教师培训、心理健康等级认定、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等品牌项目,持续赢得良好口碑。
接下来,学校将扎实深入贯彻落实“新春第一会”精神,紧紧抓住新发展阶段开好局,锚定新奋斗目标,拉高建设标杆,筑实关键领域,打造整体优势。在党建引领下重点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产教融合工程、科研与社会服务工程等三大工程和匠心素养“培优计划”、良匠之师“锻造计划”、数字校园“提智计划”、现代大学“四治计划”、国际合作“增效计划”等五项计划,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的职业技术大学,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和浙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奋力谱写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机电新篇章。